陆兴华129 至今,艺术与哲学处于三种关系中;艺术为何成了哲学的情妇?

至今,艺术与哲学处于三种关系中;艺术为何成了哲学的情妇?

发布时间:2009-09-26 23:56
分类名称:默认分类


在二十世纪,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艺术与哲学之间的教条关系:艺术与真理之间是人民,布莱希特是斯大林化的柏拉图主义者,强调真理面前的勇气,伽利略是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式的解释学是浪漫主义式的,总是关于一种神的回归的许诺;精神分析是古典式的\亚里士多德式的。
哲学与艺术总是处于这三种关系里的一种。在二十世纪这三种关系巴迪厄认为是饱和了。
可以说,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已断绝。艺术是具像,是对自己作为思想的思想,pensee de la pensee qu’il est。
哲学是以艺术为条件的了(最好地体现在海德格尔身上),我们的教育必须如何来改变来适应这种情形?艺术品:一个具像思考自己,一个自我构成的东西来思考自己;艺术无须去思考哲学,而思考艺术则是哲学的任务。哲学不像艺术那样生产真理,而是帮我们去发现真理。真理是科学性、政治性和爱情性的,但真理不可能是哲学性的。哲学帮我们分开真理与opinion。对于哲学的最大问题是:除了opinion还有别的吗?除了民主我们还能有什么(巴迪厄《反美学》,7-15)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巴迪厄认为是拉康的女歇斯底里者与分析大师之间的关系。她对大师说,真理都从我的嘴里出(我总是不自知地说出了真理,希望你来告诉我),而我就在这里,你那么有知识,那么请你分析,告诉我我是谁。分析了一会儿,这个女歇斯底里者总会提醒大师:有点像了,但thisis still not it。于是大师又只好重新开始,再来分析她。由此,病人控制住了医生;女歇斯底里者成为大的情妇。艺术也是这样,它总是说真理就在自己身上了,可是哲学家辛辛苦苦分析出来后,它总是摇摇头,说,有点像了,但还没有说到点子上,哲学累死累活也讨好不了艺术;最后艺术反而来摆布哲学,成了哲学宾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