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华332 在政治上在政治理论之选择上,我们往往只要这一面对我们书生胃口的,而不肯要另一面

在政治上在政治理论之选择上,我们往往只要这一面对我们书生胃口的,而不肯要另一面

发布时间:2008-06-02 11:37
分类名称:默认分类

汉语知识分子到了欧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国家,其心理反应,是两极。要么是被其秩序和价值吸引,要么是反感于这一秩序和价值的后果的社会问题。这在逻辑上是不通。好象是只要吃苹果的好的一面,只说好的一面是好的,不肯承认好的一面是会搭上不好的一面的。
折衷到个人头上,是这样:向往欧美社会秩序和价值系统为读人铺好的研究和职位制度(须知,那也是读书人和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秩序;中国读书人对欧美社会为读书人提供的特权,且且可能是我们在新政治应该反思和抗议的),但不愿接受其败坏的社会现实;只想要其彬彬有礼的那一面,不愿看到其民族政治、内政治中的那一乱哄哄的一面。
我们对于欧美政治思想的接受,似乎也有这[ 种挑选 倾向。只要这一面对我们书生胃口的,而不要另一面。
这世界上有这样的好事儿?
这就要说到布迪厄提醒我们的那一点:from the scholastic view,是不好的,原来以为这不好是因为它是主导的,是启蒙者之专制,实际上,我们看到,这种from the scholaristic view,实际上是在场形而上学式地封闭的,从其一心的指导民众,想越过民众来自己聪 明地自恋地政治,这实际上又是愚蠢的。
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对这一scholaristic view有足够反思,我认为是不道德,在道德上不敏感,是个人品行不端的问题,并不只是思想倾向和立场侧重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