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华439 有意义甚至使生活有意义的那种交往场境,总是理想中的,是小说尤其是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偶遇

有意义甚至使生活有意义的那种交往场境,总是理想中的,是小说尤其是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偶遇

发布时间:2007-03-23 11:03
分类名称:默认分类

可能是天生的原因,我总是不大喜欢说客套话,一努力说,总是格外赤裸裸,被人一下听出,而这反过来对我自己是更沉重打击.过年了,要电话拜年,我总是要筛选了再筛选,非拜不可,才打或上门.就是一般的接电话,我总觉得难受,非要遵守这套说话的格局,说一些虚的.许多人因此对我很恼火.本来,幽默一下,什么事都没了,可我是没能力在电话里幽默的,天生也不是这个料,从小与大人之间就是就事论事地讨论事情的,至今仍是羡慕别人家里小孩与大小是互相讥讽的.如何局外人似地看自己与人客套,并欣赏着地自我解嘲地这样做着,这对我是难事儿.
可是,我也想与人交往呀,我也知道与人交往的愉快.我发现,我的这一方面的愉快是基于情节安排下与人的偶然碰撞,象在小说和电影中一样,我倾向于将交往场境理想化.我没有能力招徕得或self-depreciating得让交往在我划定的轨道进行,或不想和不愿这样.这就缺乏了沟通技术,做官领导下级,这是必备的技术,我天生讨厌.于是,我发现,周围其实也全是这样的当官型大妈沟通管辖区,全是这样把事和人一块儿做了的事儿,被称为和谐社会.而我这是大大地讨厌的.
这么说,我是看重交往之自由的.可这是一个如此难以实现的理想情境,比好天气还难遇到的!我怎么活?
但我现在是经常遇到一些很善于倾听的人,他们也是精于算计的人,但他们不主动来沟通我,他们等着我作出反应,很耐心,并很快愿意照我乐意的方式来交流.我佩服他们,不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而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他们等在那里,很深的等待,一些人的交往能力的缺陷,可以被这样包容和弥补.他们就象是新教牧师一样.
我就这个问题还与一个这样的人讨论过.我被告知,但凡我这样有应酬障碍的人,取得相互理解后,一般都会发现是直率的人,所以是值得耐心等待我这样的人作出交往反应的.
我这里要说这个,是我发现一个悖谬:交往障碍有时会成为一个推动交往的助剂.一个细心的人,是会发现对方有时是想说出什么事但没说尽,替对方补上的.这就见到一个人类交往的常见情境:很多有交往障碍的人类,是把这种有补救可能的交往当避难所的,他们不能替自己打圆场,但他们可以躲到别人的交往伸手中.
回头来看:那些说教,那些虚空的客套和逢迎使我们害怕交往中的圈套,我们想躲,但躲不开,我们唯一能躲进的,仍是来自另一个人的交往伸援中.
知识分子的唠叨,我发现其实是一种严重的交往堵塞官能症.象征符号象酵药一样在他们肚子里冒泡,生产出大量的半是书写半是口语的象理论又象口述的东西.不让他们说出,他们就要挤出些被压抑的有点扭曲的东西来,让他们说了,他们又没什么真的好说给我们听,于是,在一阵焦虑的燥乱后,就说一些于丹读论语那样的人人知道却还当宝贝的话,或象汪晖那样,用西方理论术语的中译名编一些连他自己都听不懂的话,来装思想.
我喜欢脑子锋利的人,这意思是说:与他们的交往中,我用不着将我要说的话说完他们就替我补上了,反过来,他们也不会用我自己早就知道和能推理出来的话来恶心我,算是回答或应付我.与一个在理论/思想和观念上契合的朋友交谈,反而是没什么好交谈的了,就在几句话上决斗一下好了,不会相互扯开去,嗲兮兮地假装在展开理论论战了,我把后者看作是智力障碍,因为这是相互理解的开头都错过了.听很多人说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下面的话你不用说了,请直接从你的第二点开始吧,请你先问问我已理解了你将要说的话没有,省得你继续费心.
使我们愉快,使我们觉得当前交往有意义甚至使生活有意义的那种交往场境,总是理想中的.小说尤其是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偶遇,那种交往的火花,是我们最向往的交流款式.在生活中,这样的交往真的是偶遇,在艺术品中,才是常态.卢曼说,艺术品使我们的交往升华,我们通过艺术品来更好地观察和社会和我们自己,但是,更好地观察社会和我们自己,不就是象演员演戏那样,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在社会中的交往角色,作一些一般交往中的自我导演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