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更精致地安排细节,现实更逼真时,历史才会对我们更逼真

重新更精致地安排细节,现实更逼真时,历史才会对我们更逼真

发布时间:2009-10-10 23:59
分类名称:默认分类

今天,在上海的出租车里,我听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用一种像塑料纸那样的播音假声连播小说《东方的日出》,用评书的手法去讲述陈独秀和李大钊们是如何遭遇《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话说陈独秀在太庙转悠,突然停在一架老式油印机前,要与这本外国小册子一见钟情,这时,话音嘎然而止,卖尿不湿和肠不阻的广告就冲了进来。
这让我想到巴尔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历史,当我们追溯它到深情,就会被我们的欲望蛀空。那个陈独秀被你我被那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被父母花大钱送到播音系混过四年的正还按揭娶媳妇的小伙子说成一个油滑的消费者,衔着雪茄去找哪种理论最革命最惊天动地。我们的历史已被我们这样的欲望的蛆蛀空了。易中天嘴里的诸葛亮是上讪公司总经理,毛泽东是令中年妇女尖叫的伟岸男子。历史在消费社会里只是评书。
说实在的,真的还找不到一本令我敢去看的历史书。在我们后历史、后革命时代,历史的确是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在历史中我们能寻到的,也只能是关于未来的记忆了。
跳到德勒兹眼光那里,与其接受这种评书般的历史,还不如我们自己来创造历史、创作历史,一扫那种chronology,用欲望来重新编织历史。那就是用新的乌托邦,来重新吸收入这些讲述的历史碎片,重新更精致地安排细节,现实更逼真时,历史才会对我们更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