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众将把我们带向哪里?

诸众将把我们带向哪里?

发布时间:2009-12-10 11:19
分类名称:默认分类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里说,人是天生做不成作品的(无作品、作品不成,脱作品,argos),被剥夺了作品ergon的。人只有脱去了劳动分工,才能进入人的真正共同体:实现人作为人的作品,不依赖于具体的社会的划定。哲学家南西是以这个argos,来理解他的desoevrement的:人不再骄傲于自己的创制,去追求行动的政治,而不是权力的政治。
这个概念还可进一步被理解为:我们是无法事先知道人类的集体的历史使命的,至今为止所知道的形而上学使命,也只是人作为理性生物的使命的实现,是一种抽象实现,是远远不够,容易成为自欺的。它将人的生命隔离到了政治之外,统治人的理性,而将其生物生命当作统治对象,关进了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集中营。奥斯维辛是那一古典政治哲学的生物政治遗产的实现。雅典只通向奥斯维辛!形而上学是一个阿尔托式的作品,德里达说。
阿甘本回到里士多德,回到但丁,指出:人的本质依赖于其行动和操作;人不是天生带来作品的人,人的使命不是要去完成一个作品,他是正在行动和操作,而不以任何作品为终端的,这就是但丁说的人的operatio humane universitatis,后者超越作用为一个独特的共同体的每一个独特的个人的局限(《思》,316-318)。
这就让我们去想象整个人类的最高力量了。这一力量在那一诸众身上,后者超越任何的具体共同体和个人,超越时代。使这一力量联动的智性美德或智性力量,就是思想。思想的力量就在于人类从个人出发,去撬动那一诸众的集体力量。这一思想是潜能,是人的不着作品argos,而行动于energeia的能力。
从诸众这一角度看去,至今为止的政治作品,都只是人类的蹩脚的制作。人类至今的没落,在于其将遗产当作了使命,将经济当作了其最后的任务(《思》,280)。而没有一种身份,没有一种职业,没有一个作品可以穷尽人身上的力量。
个人与诸众有的关系:个人通过思想这一人集体智性而回到诸众身上来思考和行动,人人通过思想而回溯到诸众身上的力量,来超越其所处的社会分工和政治共同体,来与到诸众的行动和操作。个人的身体是与集体的身体不分离的。我们个人的行动要求着那一诸众的到场,我们的作品也是为它而创制。诸众从来不是闲着的。
人是没有作品的这句话因此还可理解为:人是不作为的,只有通过诸众,他才行动和操作;至今存在的政府作品也就是我们的制度和政治传统,正呼唤那个诸众的到来,它才是撑起这一切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