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阅读

主体与阅读

发布时间:2011-01-22 01:50
分类名称:默认分类

我们是阅读着走进自己认为呆着的那个主体里的。要走进世界历史?进入那个星丛或银河?那么,这个阅读就得有力一点。
但我们知道,平常我们见到的阅读都是在戏水。无数次的开始,但每次都无疾而终,不关痛痒。
德里达说,阅读是自割。它是自我创伤着,来使自己感到自己的存在,来与这个世界相关,来与历史切身。阅读是给自己带来大痛苦的,阅读是自找痛苦,所以,它才总是流为水戏。阅读是我们人的历史陷阱。历史被我们读成故事。
不光要主动去找痛苦,尼采说,我们人还应该拿出能力,来将这个大痛苦当甜橄榄衔在嘴里,捉摸出它的滋味的丰富来。人这才能够半过去扭直,未来和过去这才接通,民一才作为永恒来回归。
我们的主体之路始于阅读。但我们的阅读总是流散为身体和语言的感性效应。那一次真正的阅读,将我们带进主体,进入历史的阅读,是如何开始的呢?到底会不会有这样一次阅读发生到我们的一生里?
德里达认为,阅读是在清空我们自己,使我们自己变得透明,变得缺;我们是在自己的这一“缺”里来感受到世界、母语和自己的独特性的。阅读是我们作为他者不断走出、出离自己的主体,越来越无家可归,越来越没有身份和家乡,去成为沙漠上的迷路者那样地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走出去,这样的不顾一切地冲到那一头,就是人的存在的历史,就是我们值得和般配的命运。这样的命运开始于我们的阅读。
在这样的眼光下,不论我们已阅读了多少,我们都仍是会有机会遭遇那一次闪电般到来的阅读见顶时刻的,只要我们勇敢和沉着,只要我们行动。
而我们平时吹嘘的买了多少书和每天如何在读书,怎么样巧妙地读着书,都与此无关。
我一生到此时的遭受,我对它的阅读,是时时刻刻可以算出总账的。合计的时刻是天天和每时,这是本雅明的看法。你现在就可以作出那一种终极阅读之举的。
这种关于阅读与主体命运之间的看法,是与我们中国读书人传统持有的读书论大大地不同,甚至尖锐地矛盾的。在这种看法里,陈寅恪和钱钟书们的阅读壮举,是没有意义的,与我们不相关的。